"让时间过去,让最好的东西自然地到来"
——MIN™团队采访日本柴烧陶艺家安田裕康
前言5月初,MIN™团队一行十一人前往日本茨城县和千叶县拜访当地手工艺作家,体验宫崎骏动画中的日式乡村风光,探秘隐居乡间的手工职人的创作和生活方式,不仅为MIN™项目的发展寻找灵感和借鉴,也希望能据此建立长期联系。采访陶艺家安田裕康,使我们获得了第一个关键密码:时间。
前言
5月初,MIN™团队一行十一人前往日本茨城县和千叶县拜访当地手工艺作家,体验宫崎骏动画中的日式乡村风光,探秘隐居乡间的手工职人的创作和生活方式,不仅为MIN™项目的发展寻找灵感和借鉴,也希望能据此建立长期联系。
采访陶艺家安田裕康,使我们获得了第一个关键密码:时间。
安田裕康的柴烧登窑
——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工作间
陶艺家安田裕康的工作坊远在千叶县一个叫作“六地藏”的地区,MIN™团队大清晨出发,越过无数田地,穿过重重山林,驱车一整个上午,终于亲眼目睹到他那依山而建的登窑。
安田的屋子和工作坊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,入口标示着门牌,往上走,一路堆砌着排列整齐的木柴。在烟雾秘境之中,我们看到了约10米长的夯土登窑和工作中的安田裕康及其家人、工作伙伴。登窑正在烧制中,热火朝天的环境里,安田穿着一件深蓝色T恤,从腰间取下工作围裙,静候我们采访。
↓ 入口
↓ 木屋
安田的登窑,就地取土,依山形而建,自下而上,如龙似蛇。此时,登窑内的工作温度达977摄氏度,这是烧窑的第3天。一般的烧窑周期为3-4天,而安田裕康一次烧窑需要完整的14天。整整两周,火不能断,每20分钟需要开盖加柴一次,每次加7棵木柴左右,还需根据温度随时调节加柴数目。
↓ 整齐的柴火堆
安田裕康一年烧窑两次,每次烧制1200多件作品。这口窑已烧了16回,相当于9岁的年龄,但一口窑的寿命也只有25年而已。
↓ 加柴的瞬间↓ 烧窑日记
独立的创作世界
——独立不只是自由选择,也要担负成本,创造价值
安田裕康从24岁开始学习陶艺,至今已21年,当他还是学徒之时便对登窑产生了浓厚兴趣,在冈山县跟着师傅学习备前烧7年半,之后离开冈山相对便利的环境,开始独立的制陶生涯。
对于柴烧和登窑,土质,木材,外部湿度影响等都是重要变量,想要实现独立,选址已非易事,在此地开荒、盖房、建窑,则总共花费了四年时间。
同时,不同的环境,意味着对烧窑方式的再次摸索。备前烧的特色在于不上釉,不绘彩,完全靠火焰和技巧来制作陶瓷。这些器物从火焰,灰烬和气流的交响曲中诞生,每一处细部都体现着时间和自然物演变的痕迹,每一件都将独一无二。安田裕康经历长期的试验和琢磨:如何控制加柴的速度和方式,空气的进流量,温度的层次,如何运用技巧产生美妙的色泽和花纹......最终在万千变化中形成自己的风格。
再者,独立也意味着维持生计的客观压力,柴烧制陶成本庞大,一次烧窑大约需要14吨红松木柴,原料加人工成本至少需2-3万元人民币,若是直接购买成品木柴,成本数额将是3倍。因此安田裕康一直亲自进山寻找木材,而后请工人帮忙砍柴,准备燃料。即使有无法维持生计的情况,也绝不接受政府资助和干预。“手工并非受保护才能做的好,优胜劣汰是正常的。” 他说,眼神平静而坚定,“好的作品,要坚持下去,只要匠人的人品和技术使人敬佩,其创作自然可以慢慢地坚持下来。”
我们继续追问了务实的收入来源问题。原来安田裕康一家主要的收入方式就是以住家为小店,售卖这一年两千件陶器。“六地藏”这个充满佛学意味的地名,已成为安田裕康工作室及陶器作品的品牌,名声在外,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,生活和工作成本基本足以维持。
时间的秘密
——无心对抗时间而能对抗于时间
我们问道,当一般通行做法是烧制3-4天的情况下,您为何坚持柴烧14天的方式?
安田裕康回答,14天是他对自身作品的要求,将器物从表层到里层都烧透,则盛水更清咧,盛酒更香醇,所盛液体保存时间更久。眼高的人,摸一摸闻一闻就能感觉到器物的精神性,它被耐心地花过时间,也经得起时间的流逝,能上百年上千年留存下来。
时间,或许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源头。要知道,柴烧的最大特点是使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,落在胚体上,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、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。出窑的陶器反映着火焰驻留的痕迹,不重复且难预计,这是一场自然随机性与人之控制力的博弈,一场与时间的博弈。
他说,接下来还将探索周期更长的烧制方式,让时间过去,希望临死之前能做出一件最好的东西。而目前的作品,他低头笑笑说,还没有什么好的东西。
将来的5年10年,这样的登窑和烧制法将越来越少,将它保存下来,是安田裕康认定的使命感所在。同时,他也在寻找年轻的接班人,不问身份国籍,但求他一心一意将这份艺术延续下去。
↓ 色泽温暖,层次丰富,质地粗犷有力
↓ 火焰纹和落灰釉的精彩效果↓ 内敛古雅而又生气盎然
山间小木屋的温馨
——块土地如何留住人,关键也许在于“人”?
采访过程中,安田裕康那还在读小学的女儿主动端来茶水,也时常跑来靠在老爸身边,大眼睛好奇而认真地望着我们的对话。墙上挂着她为父亲画的蜡笔肖像,童稚的笔触写着“がんばって,お父さん(加油,老爸!)”。安田的妻子始终微笑着,帮忙解答我们的疑惑,接待前来购买陶器的客人。
↓ 安田和他的女儿↓ 女儿为父亲画的蜡笔像
↓ 窗前摆放着安田先生为女儿烧制的陶器小恐龙
傍晚的暖阳洒在绿树环绕的小木屋周围,整齐的松木柴堆反射着金光,孩子在屋前的草地上跑跑跳跳,此情此景,正如安田自己微笑着说道,所有人都很幸福。
↓ 宁静的山间小木屋,执着而专注的工作坊
采访至夕阳西下,笔者了然,时间的密码其实很单纯,着眼于作品本身,则分秒值得;着眼于回报,则分秒紧迫;
想起一种很多人共有的感觉:乡下时间长——当我们思考如何开发乡村被荒弃的空间资源时,也将想到乡村的时间资源,它或许是一个耐心“酿造”好物的绝佳之地。
Photo by Jimmy Jin,Viva Wang,Guan Di
Article by Viva Wang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